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为了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10月13日上午,我院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会议室举行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基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东方学院党委书记邵毅平,东方学院副院长王记清,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王应有、副馆长万晓青、袁丽萍,法政分院院长邵培樟、党总支书记叶颖蕊、副院长蒋晗华,纪念馆各中层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分院教师代表余羚、丁忠锋、赵怡燕、吕欢、郑明武以及学生党员代表出席此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仪式由法政分院党总支书记叶颖蕊主持。

邵毅平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大会上对之前提出的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回想历史的长河,孕育和成长于战斗岁月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发展的深厚土壤,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贯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近年来,东方学院一直以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学院立足自身,开放协同,以强烈的合作共赢,校地共建意识追求发展,注重与校外单位的“办学对接、教学对接、学科对接、服务对接、人才对接和文化对接”,而此次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合作共建项目就是校地共建的重要项目之一。校馆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也将更加致力于持久并深入地友好合作,结对共建实现双赢,以营造一个共享平台来加强双方的合作发展以及长期友谊,助推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最后,她对该基地的建设提出了三点殷切的希望:一是我院要充分利用双方合作共建的爱国主义基地这种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学,场景式的模拟、角色的体验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应用技能,更要传授学生为人之道和爱国情怀。教师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应利用好革命烈士纪念馆这个大教室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思政教学改革得以实现。三是双方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学习交流,利用“世界读书日”、学习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开展社科类理论与相关业务学习活动。我院将会为科研提供智力支持,以便于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最佳局面。只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就能将此类合作模式建设成为浙江省人文交流、思想共建基地、合作促学的典范。

王应有馆长在仪式上表示,馆校合作共建对加快烈士纪念事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标志着纪念馆与高等院校合作,特别是与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科研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掀开了新的一页。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民政部、浙江省、杭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着大量英雄烈士人物事迹,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围绕新形势,贯彻好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做好烈士纪念工作、讲好烈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希望通过合作共建,不断拓展纪念馆宣传教育的空间,增强纪念馆社会教育的功能,也为纪念馆搭建更多、更好的弘扬烈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希望共建双方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内涵、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将共建工作引向深入,使之成为思想共建的基地、教育科研的平台、合作促学的典范。

随后,王记清副院长代表学院与王应有馆长进行了合作共建协议签约,邵毅平书记和王应有馆长共同为基地揭牌。校馆双方就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科研三方面形成了共识,这标志着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方面将展开新的篇章,实现新的跨越。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忆党史、铭党恩。

最后,分院学生党员代表在党总支书记叶颖蕊的带领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烈士功绩。不忘入党初心,追寻红色信仰。

上一篇:【2016新生成长论坛】法官视野下的法律职业

下一篇:分院16级新生庭审观摩活动顺利完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