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月,随着各类课题评审结果的陆续公布,我院教师申报的各类厅级以上课题获得8项立项(其中2010年以后入校的青年教师占62.5%),成绩喜人,尤其是教育部科研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分院青年教师获得厅局级科研奖2项,为分院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主持人 |
1 |
责任保险对侵权法的影响研究 |
教育部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叶延玺 |
2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构研究:以杭州法院判例的分析为基础 |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叶延玺 |
3 |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犯罪研究:以社会敌意为视角 |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蒋晗华 |
4 |
跨境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卫生考评及其完善 |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项目 |
王洪泽 |
5 |
浙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地方性专利法律与政策回应 |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 |
邵培樟 |
6 |
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浙江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研究 |
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重点课题 |
邵培樟 |
7 |
慈善行为规制与监管机制研究: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 |
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 |
舒振宇 |
8 |
侵权赔偿与社会化救济的协调研究:以海宁市法院交通事故判例的分析为基础 |
嘉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 |
叶延玺 |
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我院法学专业韩娟老师主持,邵培樟老师、舒振宇老师参与的《社会慈善主体培育与促进机制研究报告》,获得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我院法学专业梁美英老师主持,邵培樟老师参与的《浙台文化产品贸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报告》,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委托调研课题三等奖。
分院历来重视社会服务工作,注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强调以科学研究引领社会服务,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应用,实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近期,分院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由我院邵培樟老师承担的“绍兴市民政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之“绍兴市慈善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中标后已于近日正式启动,韩娟老师、舒振宇老师作为项目成员参与规划制定。
7月中旬,经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记清老师引荐,我院邵培樟老师代表分院与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党委副书记陈闵健进行了政校合作全面洽谈,双方一致同意以长安镇(高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为契机,将围绕长安镇省级小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和社区建设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分院也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与力量,为长安镇(高新区)省级小城市建设发挥智库作用。随后,长安镇(高新区)政府委托我院邵培樟老师和舒振宇老师承接的《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与运行服务》项目也顺利启动。此项目外部聘请了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陈建胜研究员担任顾问,内部整合了法学、艺术设计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将在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内部空间规划与设计、社会组织孵化政策以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制定、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的三年发展规划、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运行管理制度(含孵化流程)制定、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监管与评估机制设计和社会组织运营的专项培训等方面为长安镇(高新区)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