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精英进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栏 > 实务精英进课堂 > 正文


4月2日11:00,我院邀请浙江省乔司监狱直属第四大队规划所徐佳丽警官,于模拟法庭开展了《犯罪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为主题精彩一课。该课针对司法社会工作内容,理论结合实务和案例,从多学科角度探讨犯罪行为溯源,旨在提高学生对犯罪心理的认识,深刻理解不同犯罪心理的内涵,为解决相关犯罪问题打下良好心理分析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司法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本次“实务精英进课堂”由《犯罪心理学》课程老师张朦薇主持,17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加。

课堂伊始,徐佳丽警官从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三个角度剖析学科特性,解释了近年来犯罪学包括了更多的学科,且不局限人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在研究对象及内容上,要用一分为二的方式,注重人口学和人群等变量与犯罪关系。徐警官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将研究方法展现在眼前。通过对犯罪分类的归纳,将非传统犯罪与盗窃、抢劫等传统犯罪对比,凸显以互联网犯罪和电信犯罪为主的非传统犯罪特点。

blob.png

紧接着,徐警官通过分享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例,具体深入地为大家讲解了生物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风险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徐警官指出,系统性发展性的看待每一个犯罪的主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犯罪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也只有归根溯源看待一个犯罪的人,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最合理的契机展开帮教工作。徐警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真诚情感和我们分享了她工作经历所感所悟针对同学们可能存在的对司法工作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徐警官更是提到,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感动是无法形容的,但是“感觉真的很好”!这种真情流露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blob.png

最后,徐佳丽警官以自身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的社会实践,给予在场的同学良好的经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先管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余力再去帮助他人才是正确之道。犯罪心理学是对犯罪心理的推测与揣摩,是需要通过多角度分析、多方面溯源、多层次考虑的综合结果。本次实务让社工学子深刻认识了犯罪心理及如何追溯犯罪行为,相信他们在未来能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撰稿:庞雨蝶 摄影:陈奕岚 初审:张朦薇 终审:舒振宇)


上一篇:法政分院“实务精英进课堂”(第24期)暨“企业法务沙龙”(14期)顺利举行

下一篇:法政分院“实务精英进课堂”(第24期)暨“企业法务沙龙”(第14期)预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