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97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为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促进校地融合,提升我院教师队伍对海宁的深度认知,为海宁融杭接沪助力,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对海宁当地的了解,以更好地在思政教育中传习地方文明,以“五传五习”为抓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丰富党员活动日活动内容。7月3日,我院与海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东方学院教师看海宁——参观海宁红色基地活动”。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兼职教师近2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参观活动从车览百里长廊景区开始。海宁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位于东起尖山新区,西至长安老盐仓,沿江总长48公里。这一带不仅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而且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宜人,乡村风情浓郁,沿途湖、海、滩、潮、田、林等各种自然资源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随后,一行人走进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示范村——梁家墩。该村自2012年以来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和生态建设,定位“钱塘江畔诗画乡村”,着力打造以“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依托的平原精品乡村。如今,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青砖黛瓦梁家墩散发着“乡村慢生活”的迷人魅力,让参访的老师们不禁发出阵阵赞叹,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近距离的参观、学习、交流和体验,感受到红色教育独特的魅力。
游览完美丽乡村,再来鹃湖体验城市一角风光。位于海宁市中心的城区东南侧的鹃湖公园是海宁东片诞生不久的“明珠”。漫步鹃湖边,迎着习习微风,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老师们沉醉于这迷人的风光。随后,一行人来到鹃湖边的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欧式气息浓郁的钟楼、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即视感的文理楼、酷似欧洲小镇的学生街……让人分分钟有置身欧洲的错觉。鹃湖,从来不只是一湖清水,是“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以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

下午,老师们来到南关厢历史街区参观海宁灯彩艺术。海宁硖石灯彩以“针剌”工艺独树一帜,并将诗词、戏文、民间故事、书画、古建筑艺术等融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清风阁灯、仙居无骨花灯、茶壶灯、花瓶灯……灯彩的世界让老师们对海宁的灯文化赞叹不已。随后,一行人走进徐志摩故居,通过观看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了解了这一伟大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
紧接着,老师们来到向上·海宁创业园,参观了这里的科创中心。园区致力于打造海宁乃至浙江最具特色的创业平台,使之成为浙江创新软资本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浙江创业人才的起飞港。这里的入住企业可享受双国家级孵化器的专业服务及丰富资源。
最后,老师们参观了海宁皮革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海宁中国皮革城内,由“幸福海皮”、“不朽潮汐”、“党建领航”三个部分组成,是全国第一家以“皮革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近半小时的游览,老师们感受了海宁皮革文化的源远流长、领略了海皮模式的精深内涵以及海宁皮革兼容并蓄开拓新局面的气势。

从美丽乡村到现代城市、从自然风光到人文底蕴、从旅游景点到支柱产业代表企业,形成紧凑、内容丰富的一日参访学习活动,促进了我院教师对海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了解,从而有利于提升海宁在师生队伍中的整体认可度,进而为迈向长远的高质量合作探索路径。
在当前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把挖掘、弘扬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和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与党员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无形传统道德文化与有形人文景观融合起来,围绕“敬业奉献 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寓教于景,教景融合,串点成线,能够让大家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海宁精神、党史知识、地域文化、廉洁清风等有鲜活具体的感受。“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全市党员党性教育全员集中轮训工作要求,对红色教育活动进行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充分利用好东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智库资源,为师生搭建更好的平台,为东方学院的党建,思政工作提供支持,也希望东方学院的广大师生更全面地了解发展中的海宁,让海宁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留在潮城发展。”海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华表示。
(撰稿:梁美英 终审:叶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