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分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足迹遍布各地。暑期实践活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队”的要求,实行提前申报答辩制,分院共成立了13支团队,近百位学生将爱心深入城镇、社区、农村,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践行核心价值观、永筑美丽中国梦等主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消费调研、关爱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地方法治研究等内容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实践活动。
以专长服务社会,以热情谱写青春
——赴长安“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普法进社区”实践服务团
7月8日-7月10日,由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立项并且海宁市长安镇工商所参与的暑期社会实践——老年人消费维权活动在2015年这个暑假拉开帷幕。在王洪泽老师的带领下成员纷纷积极投入到此次活动中。先后在下沙月雅苑社区开展了“让老年人消费维权落到实处”的主题活动,前往长安长郊社区进行了一场“老年人防‘消费陷阱’进社区宣传”活动。因为老人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针对相关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宣传一些普通常见的老年人消费欺诈的事例,还积极传播消费维权的法律知识。

法制路上的友善,让心靠得更近些
——法政分院社区矫正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7月11日,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均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社区矫正志愿者团队。在社区矫正工作优化势在必行的背景下,以发掘矫正人员内心触点为目的,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鉴于对矫正人员的感化教育,团队也打算采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三种形式进行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周立波的带领下,社区矫正团队实施了从长安镇奔向海宁市区的“战略大转移”,参与紫薇社工服务站及海州司法所的调研。
在8号、10号以及11号,社区矫正志愿者团队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对矫正对象的家中进行了走访。三天内,社区矫正志愿者团队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总计对十一户矫正对象的家中进行了走访。每一位队员在平时就与矫正对象在QQ、微信等通讯软件上有过交流,而此次走访可以更深入地对矫正人员心里的矫治。
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教育矫治合力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暑期实践服务团赴海宁市看守所调研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政分院赴海宁市“社会力量参与看守所教育矫治”暑期实践服务团一行来到全国标兵看守所海宁市看守所调研社会力量参与看守所教育矫治工作开展情况。
7月9日,实践服务团在指导老师姚亦亚的带领下来到海宁市看守所。并与队员就当前社会力量的类型、参与教育矫治的形式内容、遇到的困难等方面与潘所进行了交流。并且在看守所管教民警的带领下实践服务团参观了看守所。随后,在看守所的安排下实践服务团队队长大二法学专业的严洁琼为在押的未成年犯上了一节以“如何树立良好心态”的教育课,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形式的一种检验。

关爱家人,常回家看看
——赴海宁“访基层,探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实新路径”实践服务团
7月8日-10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政分院阳光关怀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就“常回家看看”在长安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7月8日,实践服务团先从海宁市长安镇民政部门大致了解老人的家庭基本情况。为了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第二日,实践服务团走访了长安镇养老院。在和老人亲切地交谈中,真实地感受到老人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渴望是能和孩子们聊聊天,散散步,即使不能住在一起。
7月10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采访,我们感受到很多年轻人在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明显表露羞愧。我们很满足能把“常回家看看”、关爱老人的观念带给大家。爱在当下。法律只是在引导,行动还在我们自己。问一问自己:常回家看看了吗?
警校互动共创和谐社会
——赴长安派出所“警校共建,服务社会,共创平安”实践服务团
警校共建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实践以“警校互动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在校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7月8日-7月10日,志愿者们在民警同志的带领下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从最开始的出警,安全宣传,随后,对长安镇鸿翔广场以及附近的娱乐场所进行排查,最后,志愿者们再次跟随民警和警务室工作人员走访社区。社区安全关系着社会的治安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民警走访社区是保证社区安全的最基本的工作。走访的地方多是长安街道上的商铺店面,进行实时调查陌生居民,并发放安全手册。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警察的责任,对每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学习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低碳环保出行,绿色健康生活
——赴杭州“下沙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使用情况调研”实践服务团
为了解杭州(下沙)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的提供合理建议。7月3日-7月8日,实践分队一行五人在导师濮敏雅的带领下,赶赴位于市区定安路的杭州市民卡服务中心进行实地的调研。

通过对市民卡服务中心的访谈,队员们对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7为了尽量了解下沙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情况,实地对下沙进行了考察,下沙是随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通过对下沙大学城附近及福雷德广场附近的调查和学生、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各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自行车的租赁情况大大不同。
情迷风情小镇,共享碧水蓝天
——赴富阳“文化下乡”实践服务团
7月8日-7月12日,在杭州市富阳区财政局调研员蒋香儿同志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走访了勤乐村,使我们一行人的暑期社会实践变得意义非凡,更为我们提供了契机。

在勤乐村的美妙文化背景下,参观勤乐村的文化礼堂,实践服务团队该村的文化礼堂建设进行了解:文化礼堂独具一格;但引发我们的思考,其建设体现的不应光是外部环境的美丽,文化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应该多一些深入人心的东西,相信只要再加以分析并完善,假以时日,勤乐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将更加完美。构建良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同享受在碧水蓝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赴海宁“走进无声的世界”实践服务团
7月19日-7月24日,为了发扬关心社会焦点,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优良传统,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聋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从各方面查找造成聋哑青少年的犯罪比例与同龄人中偏高现象的原因。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政分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一行七人前往海宁市培智学校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各方面情况。

在海宁培智学校,团队成员通过给孩子们上爱心课的形式,对孩子表示了关心,随后,对老师进行了采访询问聋哑青少年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主要是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进一步进行探究。除此之外,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上对聋哑青少年的看法,了解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为团队调查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团队一行人首先在网络上发布了关于社会调查的问卷,并将其扩散到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后等待结果。最后,以“爱的小窝-避风港湾”为主题对海宁市硖石镇硖南路聋哑儿童家庭进行家访,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爱,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爱的港湾始终在他们身边。
携手保险经纪,创造三高养老
——赴杭州“养老金并轨改革中的利益相关方之态度调研”实践服务团
8月10日-8月14日,我院赴杭州“养老金并轨改革中的利益相关方之态度调研”实践服务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实践服务团先后走访了黄湖镇青山村社区服务中心,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的北京永达理保险经济浙江分公司;并对负责养老金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不是所有事业单位,都纳入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范畴。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服务团更好地理解了养老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养老制度的改革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对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龄化,我们该积极鼓励政府为社会群众作出的每一项养老措施,为今后的亲人以及自己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赴丽水仙都“风景区旅游环境现状及相关问题调查”实践服务团
7月15日-7月19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赴丽水仙都“风景区旅游环境现状及相关问题调查”实践服务团一行在丽水仙都风景区及附近村落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服务团到达缙云县仙都风景区,先对周边环境风景进行考察。在进入仙都风景区后,实践服务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仙都风景区内的游客、工作人员、当地居民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随即访谈为辅的调查。通过对游客、风景区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调查,更加直观的了解仙都风景区的环保现状,也对丽水地区对环境保护法的认识程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环境保护法在丽水仙都的实施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政策情况
——赴杭州“网费网速改革”实践服务团
在“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经济形势座谈会、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三次喊话‘提网速降网费’,”的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赴杭州地区“网费网速改革调查”实践服务团开始了网速网费调查的实践活动。

通过对移动、联通、电信的营业厅进行调查,据了解,移动为此出台八大措施降低网费,四大工程提网速。但据分析,夜间流量的时间段只能满足极少部分网友,语音不限量套餐也只针对四星级、五星级用户,流量只是扩大使用范围,本质还是不清零。一家联通营业厅表示针对这一政策从五月份开始并没有大的举措,服务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而中国电信方面,7月3日其发布了“天翼4G+”极速网络服务。总体来所,三家运营商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但明显诚意不足,没有明显的改变,不过距离年底还有半年,既然三家运营商承诺时间为年内,我们还可以抱有期待。
访孤寡老人 ,谈养老问题
——赴浙江“仙居、电口、平湖、桐庐农村内部,关爱孤寡老人”实践服务团
面对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法政分院学生“聚焦农村内部,关爱孤寡老人”实践服务团成员们拟定以浙江省相关农村的老年人养老的相关情况为依据,在仙居、店口、平湖、桐庐四地的农村内部进行实地探访,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展开讨论,以此提出新的关于孤寡老人的特殊法律保障制度,以维护孤寡老人的合法利益,提高其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月20日至7月25日,在这五天实践中,该团队在仙居、店口、平湖、桐庐四地探访了多位孤寡老人,并与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通过谈天、话家常等方式,结合周围居民所提供的信息,该团队认真分析了孤寡老人的养老现状以及政府所给予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是否真正满足孤寡老人的自身需求情况。同时该团队在各个实践地里积极组织老人参与各项娱乐活动,与老人们进行交流互动,和谐和睦相处,增加其生活趣味性,受到了村委会以及农村各居民的一致好评。

资深政策信息,了解社会需求
——赴长安“试点小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情况调研”实践服务团
7月7日-7月12日,我们实践服务团由指导老师带队,采访了海宁长安镇(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中心主任,了解到了一些新消息,主任还给我们了一份最新的政府下达的文件,让我们更深入,更专业的了解公共产品供给情况.
为了亲身了解长安交通等设施,实践服务团发放问卷并就不同的公共服务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在合作医疗区问了医疗设施,在社会保障区问了养老和社会福利等等,并和主任对有关公共服务政策或变化有关的问题进行采访.让我们了解了公共产品供给的近年变化和未来走向。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分院学生在理论上的实际应用,而且加强了自身对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拓展了自己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